今天是: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今天是: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参政议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参政议政 / 提案议案

工商联提案:关于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建设的建议

来源: 最后更新:2007-03-16 15:33:23 作者: 浏览:3915次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和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橡胶汽车零部件、耐磨材料、电子元器件、复合肥、塑料包装制品和农林产品加工等六大民营产业基地,其中汽车橡胶密封件、耐磨球、电容器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17%和10%,初显以产业链为粘合的“企业簇群”和“块状特色”,2006年,三大主导行业的增速超过30%,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0%,为我市进一步打造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为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市政府计划在今后五年强力打造三大产业基地,建立相应的产地市场,组建行业协会,这些举措将有利地提高三大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生产方式从刚性走向柔性的一次变革,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我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返百强,只有实现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从靠外力推动转移到依靠内在的组织机制推动,培育民营产业链,精心构筑市域创新环境特别是产业配套环境,经济发展才会充满活力和后劲。

因此,市联建议,我市应抓住三大产业初具“企业簇群”和“块状特色”的基础条件,因势利导,乘势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建设,使产业集群在“十一五”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加强规划指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从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历程来看,构造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力量在于市场,但在一定阶段和领域还必须借助政府的行政推动。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调研,摸清全市的工业、优势产业和主要产业群的现状,编制《 “十一五”工业产业集聚及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专项规划》,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审批产业重点项目必先审批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体现东向发展的精神,立足参与长三角和国际产业分工。规划既要关注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更要重视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能力,把高新技术和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更多地从提高产业层次、增加经济效益和优化升级的角度进行规划。

二、理清思路,把握发展方向。根据我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我市应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骨干产品为龙头,重点企

业为支撑,专业园区为载体,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全面推进产业集聚、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目前,我市三大产业的布局还较为分散,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打破产业空间上布局较为分散的状况,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宏观指导,支持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发展,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要结合工业园区规划,对省级开发区和乡镇集中区进行科学整合,突出“一区一品一特色”,使园区内以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为龙头,连片开发,集约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优势;要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搞好分工与协作,实行相对集中开发建设,不断形成新的产业投资集聚优势。要结合“十一五”规划和“3311”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将汽车橡胶密封件、耐磨球、电容器三大行业建成总额超200亿元、分别过100亿、60亿、40亿的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三、创新机制,从内在机理上培育产业集群。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政府要从关注企业规模转向关注市场规模,企业产品的零部件要从内部配置转向外部配置,企业间由垄断性配套转化为竞争性配套。这种变革,要求政府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产业配套环境的建设中来。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大企业为龙头,发展配套性产业,要以软环境建设为重点,改善投资环境和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群的成本洼地、人才高地和专业市场的内生机制尽快形成。

1、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市场与产业的有效互动。要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的主脉,要以产业链为主导,以产品和技术为纽带,以产业区为依托,巩固提升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与之配套的辅助性专业化部门、协作配套部门和服务性部门。要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把配套产品和加工辅业分离出来;要引导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建立协作配套关系,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及国际国内销售网;要引导相同、相似、相关的民营企业集聚,优化企业间生产协作流程,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要引导企业共建信息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销售实体和服务型组织,实现专业化协作。

      2、着力打造产业品牌,提高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能力。要立足本地品牌效应扩大影响,推出更多国家级、省级的品牌产品。要精心塑造和维护本地产业的群体形象,整体推广质量体系认证,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增强产业肌体的“免疫力”。

      
3、重点抓大项目建设,壮大集群规模。要把大项目引进与产业集群规划相衔接,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拉长产业链条,把一些大项目做成大产业。要抓住国内外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产业关联度强、污染程度低的高端研发和高科技项目,以提高项目质量和产业集群的技术层次。

      4、制定产业集聚的政策,优化产业集聚环境。建议市委、政府制定《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改普遍优惠为产业优惠,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有产业带动优势或配套协作功能强的项目进入集群区域。一要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吸引外资投向产业集群。二要统一集群区域的土地、用电、收费等政策标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土地使用办法,灵活运用出让、征用、租用、流转等方式,切实解决土地紧缺问题。三要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党政领导大项目跟踪制度,坚持审批代理制和全程服务制,建立共享型电子政务信息平台,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四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各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成立行业发展专家咨询系统,与各大高校以吸引就业和联合培养等形式增加重点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大规模、专业化地培养一批高级技术工人。五要支持发展行业商、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企业间的自律行为、依法维权和整体协调提供服务,配合政府应进行有序的价格管理,引导企业合理定价,形成一定时期内市场的统一价格,要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恶果。六要加强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适当提高集群企业的贷款抵押率,探索产业集群发展的贷款品种,如建立综合授信制度;恢复机器抵押贷款;尝试存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帐款质押贷款、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保理业务等贷款方式。要加快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步伐,建设地方性商业银行。七要设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提高集群的科技含量。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