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今天是: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外资“畅饮”中国啤酒

来源:商务部 最后更新:2004-11-10 16:22:13 作者: 浏览:1396次


  2004 年 5 月 18 日 , 世界 500 强之一 , 全球产能最大的啤酒商——比利时英特布鲁公司全球董事会在浙江温州举行。此前 , 英特布鲁刚刚与巴西 AMBEV 饮料集团合并。布局中国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 , 会议更宣称 , 三年内英特布鲁要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化本地啤酒酿造商 , 香港的投资分析专家随即为其开出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预测。

  不用说 , 这些钱都将用于收购中国的啤酒厂。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 , 外资正在“畅饮”中国啤酒。

  一、到处可见收购

  5 月底 , 百威集团派出一个庞大的调查团 , 对济南啤酒集团总公司的资产、经营、人员等状况进行全面的摸底。双方以摩根斯坦利作为中介 , 有望进入整体合作阶段。

  总资产为 10 亿元人民币的济南啤酒集团在山东省内仅次于青岛啤酒。历史上 , 青啤、燕京、华润都曾想收购济啤 , 最终均未能成功。此番百威与济啤谈判 , 立足于出价 4000 万美元以上达到在济啤的控股地位 , 控股之后 , 济啤的管理层和现有品牌将暂时得以保留。

  此前 , 苏格兰的纽卡斯尔啤酒公司以每股 10.5 元的价格购买重庆啤酒 19.51% 的国有股权 , 而重庆啤酒的每股净资产只有 254 元 , 但纽卡斯尔公司也不是独行客 , 嘉士伯啤酒亦已参与到西藏发展与兰州黄河的并购 , 中国的啤酒行业是“洋话连篇”。

  而近期更令人关注的是 , 为争夺在香港上市的哈尔滨啤酒的股权 , 全球两大啤酒厂 SABMiller( 以下简称 SAB ) 和 Anheuser-Busch( 以下简称 AB 公司 ) 展开了一场竞标对抗。先是 AB 公司以 1.46 亿美元购进了哈尔滨啤酒 29% 的股权 , 随后 SABMiller 也出价 5.53 亿美元购买哈啤股权 , 从而导致了哈尔滨啤酒在复牌后狂涨 45%, 每股股价报收在 4.70 元港元。

  而据香港证监会 6 月 2 日提供的最新材料显示 , 继 5 月 31 日购入 6956 万股哈啤 (0249.HK) 后 ,AB 香港投资公司再次于 6 月 1 日 , 以 5.58 港元的价格购入了 2175 万股哈啤股份。交易完成后 ,AB 已间接持有 38282 万股哈啤股份 , 占哈啤已发行股本的 37.4%。

  而且 ,6 月 2 日 , 摩根士丹利代表 AB 全资附属公司对哈啤全部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 , 以每股 5.58 港元的出价收购哈啤所有股份。这一价格较此前 SAB 的每股 4.3 港元出价高出 29.8%。

  受此影响 , 当日哈啤复牌后 , 股价再次大幅攀升 , 创造了新的历史高价 6.1 港元 , 收盘报 5.95 港元 , 上涨 16.67%。以收盘价计算 , 哈啤的总市值高达 59.67 亿港元 , 较股权争夺战发生前飚升了 84.5%。

  一位业内人土说 , 随着一系列的收购兼并 , 中国内地啤酒市场的中小型生产商将被淘汰 , 估计只会剩下三至四家大型企业。

  同时 , 中国内地的啤酒厂为获得现金以求发展 , 也欢迎外资收购股份。

  “客观地说 , 与国际国内同行业中的大企业相比 , 济啤差距太大 , 靠自身滚动发展根本不具实力。”济南啤酒集团董事长张守荣说 , 言下之意已是昭然。

  二、战略价值不菲

  有分析人员指出 ,SAB 已经占有华润啤酒近半数股份 , 而华润和哈啤在东北市场上占了 60% 的份额。如果 SAB 控制哈啤 , 并与华润啤酒合并 , 那么合并后的企业将占到中国东北啤酒销售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而如果 AB 收购成功 , 则会对 SAB 的战略部署予以沉重打击 , 再加上此前 SAB 不惜代价的决心 , 因此不排除哈啤股权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可能。

  资本激战的背后显现了啤酒行业的战略并购价值 , 而这种价值有时会超出市盈率的评估价值 , 比如说重庆啤酒目前的市价也不过 15.06 元 , 而国际啤酒巨头却愿意以 10.5 元的价格购买不能流通的国有股 , 这是难以用简单的每股收益的价值评估体系来衡量的 , 外资购并中国啤酒公司重在战略购并价值。

  或者说 , 购并啤酒行业的龙头公司进行产业布局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 因为啤酒行业的龙头公司大多是行业或某一区域的优势企业 , 具有整合的能力 , 通过此类个股能够迅速在战略的高度把握住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脉搏 , 从而迅速占领中国啤酒市场 , 分享中国啤酒市场高速成长所带来的投资回报。

  目前中国啤酒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态势 ,2003 年的增长率达到了 8%, 高档啤酒更是异军突起 , 如此的增长速度自然使得国际啤酒巨头们垂涎欲滴。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3 年中国啤酒消费量达到了 2500 万吨 , 连续两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与此同时 , 中国目前人均啤酒消费量每年仅为 1.8 升 ,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2.8 升。

  所以 , 尽管前几年一些外资收购的中国啤酒厂在推出新品牌后屡遭败绩 , 但中国啤酒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和人均啤酒消费量低下的现实 , 让诸多外资巨头在曾经一度受挫的历史面前再次出击。

  以喜力啤酒为例 , 今年斥巨资 5.93 亿元 ( 人民币 ) 收购了广东粤海啤酒 21% 的股份。粤海啤酒目前 40 万吨的产能和 2005 年将达到的 60 万吨产能 , 俨然是喜力收购粤海啤酒股份重要的目的之一。

  另据了解 , 粤海啤酒 2002 年销售啤酒 22.4 万吨 , 同比增长 39.1%;利润达到 7800 万港元 , 同比增长 127%;而在 2003 年上半年 , 粤海啤酒纯酒毛利率达到 44%, 高于行业 38% 的平均水平。

  相反的 , 前所未有的亏损正困扰着喜力。2003 年上半年 , 喜力的增长仅仅只有 1%;同时由于欧元走强 , 喜力的利润下滑了 15%, 仅仅在美国市场 , 喜力的亏损就达到 2800 万美元 , 预计这个数字在 2004 年将会增长到 5900 万美元。

  一位证券分析师说 , 外资并购的策略就是分享国内啤酒商的权益。

  这也许可以解释 , 喜力为什么花大钱收购粤海啤酒的股份。

  三、布局正在完成

  比利时英特布鲁集团通过收购中国金狮集团原外资控股方马来西亚金狮啤酒集团 50% 的股权后 , 已经取得了该集团在中国 16 家啤酒厂的管理权。

  英特布鲁是比利时上市公司 , 近期通过收购巴西 AMBEV 饮料集团而一举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啤酒厂 , 年产量达到 2000 万吨。而之前全球最大的啤酒酿造商美国 AB 公司 ( 安海斯-布希 ,Anbellser-Busch) 的销量是 1500 万吨。英特布鲁旗下拥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贝克”就是其中之一。

  而中国金狮集团是 1995 年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和中国温州金可达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 , 下属金狮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雁荡山啤酒有限公司、平阳金狮、金华金狮等近 12 家啤酒厂 , 年产啤酒 45 万吨 , 连续五年在产销总量等指标上位居浙江省啤酒行业第一位。

  1998 年 , 英特布鲁正式进军中国啤酒市场 , 第一笔大单是收购南京啤酒厂和金陵啤酒厂。2002 年 , 英特布鲁又相继收购了宁波开开啤酒 70% 的股权和珠江啤酒 24% 的股权。

  而几乎不谋而合的是 , 中国的几大啤酒巨头都与外资同行有着各种关系。如青岛啤酒联合美国 AB 公司 ,SAB 和华润牵手共谋啤酒业 , 珠江啤酒与英特布鲁正在合作。

  不过 , 英特布鲁力挫华润 , 通过对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母体的收购 , 其在国内参控股的啤酒企业已有 16 家 , 市场占有率 9%, 已经和燕京几乎不相上下 , 中国啤酒市场长期以来青啤、华润、燕京三分天下之势似乎正在向四国争霸转变。很显然 , 英特布鲁的目标还远不止于此 , 其矛头指向十分明确 , 中国啤酒行业格局的重构之战拉开了帷幕 , 而最先的也是最激烈的阵地就在长三角地区。金狮啤酒发展最好的是温州和宁波两块市场。在温州 , 金狮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 70%, 而在宁波 , 这一份额是 37%-38%。

  而青岛啤酒已在台州建立了生产基地 , 距温州也就一个小时;华润对浙江地方强势品牌钱江啤酒的收购亦已完成 , 当然 , 燕京也在渗入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啤酒业竞争格局正在重构 , 这同时也是中国啤酒格局重构的典型写照。

  正常情况下 , 啤酒的销售半径只有 200 公里 , 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品牌 , 这就是“啤酒为什么卖不过矿泉水”的原因。运输带来的高额成本是任何中档啤酒很难承受的 , 销地产十分重要。

  对中国内地二、三线啤酒厂家的收购 , 是外资布局中国啤酒业的明智之举。

  比如由于百威母公司 AB 是青岛啤酒的合作伙伴 , 如能如愿收购济南啤酒 , 青啤与济啤的对立关系将发生戏剧性的根本改变。

  一旦青啤和济啤发生某种合作关系 , 这将给燕京啤酒带来一种威胁 , 因为燕京啤酒在山东已收购了三个工厂——莱州、无名与三孔 , 年产量达到了近 80 万吨 , 占据山东市场 30% 的份额。

  同时 , 作为中国啤酒业三巨头之一的华润啤酒也马上就要进入山东了。有消息说 , 华润要把其第 37 个分厂建在山东 , 合作对象将是山东聊城啤酒厂。

  作者:金名
  商务部 研究院 《中国外资》 第8期


  (信息来源:贸研院子站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2013 宁国市工商联 主办:宁国市工商联
TEL:0563-4022330 FAX:0563-4022330 地址:宁国市人民路人社大厦3楼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163号 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022175号